您好!欢迎登陆设计建材导航网

上坪古村复兴计划之水口篇 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,福建 / 三文建筑/何崴工作室

2018-11-28

1 (2) 拷贝副本.jpg

项目标签

  • 设计公司

    三文建筑/何崴工作室

  • 位置

    福建

  • 类型

  • 材料

  • 文章分类

    园林景观

  • 标签

    景观 住宅

05_-_18.jpg


上坪古村,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源乡,是中国传统村落,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。上坪村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大部分村民为杨姓,族谱记载是汉代太尉杨震的后人。村落现有格局完整,两条溪流绕村,并在村口汇聚,形成完整的风水格局;村中有多处省级文保单位,如大夫第、杨家祠堂、社祖庙、赵公庙等,此地民风淳朴,历史上也出过很多文人,据传朱熹也曾到过上坪,在此地讲学,并留下墨宝。因此,上坪有“书香水村,明水绕古村”之名。



村口节点的改造是上坪古村重要节点建设工作的一部分,同步进行的还有杨家学堂区域和大夫第区域。因为是历史文化名村,所以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设计。设计团队没有采用常用的修旧如旧的方式,也没有赶时髦的进行民宿的打造,而是挑选了村庄中若干闲置的小型农业设施用房,如猪圈、牛棚、杂物间、闲置粮仓等进行改造设计。植入新的业态,补足古村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,为村庄提供新的产业平台是此次工作的重点;而基于在地性,乡土性,同时强调建筑的当代性、艺术性和趣味性是设计的基本原则。在这些的基础上,设计团队还要为村庄提供后续经营的指导,设计乡村文创产品,以及相关的宣传推广,可谓从产业规划到空间营造,再到旅游产品和宣传推广的一条龙服务。



廊亭:将原有的封闭的毛石廊亭拆除,用木材重新塑造一个新的,更为通透的廊亭。它既要满足阻隔视线,锁住水尾的传统格局,又必须让坐在廊亭里的人可以看到周边的景色,过往行人。设计师在采用传统举架结构的基础上,对外立面进行了大胆的改良,利用格栅形成半通透的效果,并在半高的位置开了一条通长的“窗”,形成框景。这种形态乍看很现代,但细看又能从中看到唐宋时代中国建筑的影子,也从另一个角度回应了上坪村传说中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历史。廊亭中当地居民自发供奉的神像被妥善的保留好,并重新安置回新建筑原有的位置上,设计师希望通过对原有信仰的尊重,使新廊亭与老廊亭建立一种传承关系,也让当地人更容易的接受这个村中的新成员。灯光的处理,进一步加强了廊亭作为村口精神性的符号功能。夜晚,从远方归来的村民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到廊亭中的灯光,它引导着人们回家的方向。


04_-_11.jpg


彩云间:建在原来场地中杂物棚的基地上。它是一个不大的小房子,基本保持了当地的棚架的格局,半高架约1.5米,人在其间,可以从高处俯视面前的荷塘,从而完成村庄整体格局中的“观水”主题。建筑的功能是水吧,设计师希望它成为村口供人歇脚的场所。因为空间不大,所以内部格局不复杂,就是一个简单的方盒子。面向村庄的立面,采用了中轴的木窗板,使内外空间形成灵活多变的可能性。窗板并没有墨守成规,而是将一侧油漆成七彩的颜色,这样无论是远观,还是在室内,建筑都平添了一抹妩媚。设计师希望,这个新的服务设施能为古老村庄带来一点戏剧性的“冲突”。



烤烟房:作为当地农业的传统工艺遗存,烤烟房具有一定的旅游观赏价值,可以满足城市人对传统制烟工艺的好奇。但设计团队并不希望把改造工作停留在原有工法的简单再现上,一种艺术的手法被引入,通过一个光和色彩的装置,烤烟房被塑造成对中华农耕文明,及其紧密相关的太阳的歌颂。阳光被分解和强化为彩色的光,从天窗照入室内空间,奇幻的光影效果为简单的空间提供了浪漫的色彩。设计师希望这里成为一个仪式性的场所,通过反映太阳的艺术装置,现代人可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。






欢迎登录IDA

欢迎注册IDA